▶▶▶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篇
高水平专业群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关键所在,与学校改革发展定位密切相关,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如何立足学校实际,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是“双高计划”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全国197所高水平高职学校中,以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的院校仅有7所,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今天就一起走近软件学院张明、李爱民两位老师,听听他们在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团队奋斗故事。
初次见到张明老师,他正在办公室耐心地与同学复盘刚刚过去的一场比赛。“比赛结束要沉下心来及时总结经验和收获,查漏补缺。这次你们收获和成长也很大的,你们自己说是不是嘛。”办公室里这样的师生一起共研成长的轻松氛围,也感染着其他老师们。
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赛项的赛场,张明带着王雄、吴林钢、粟瑶三名大二学生参加竞赛,获排名第2、3名,拿下了国赛三等奖。三位同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本次竞赛技术支持企业东软教育集团充分认可,意向招录三人为企业技术支持人员。
这已经不是张明第一次带着学生参赛,但这次赛事却有些不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3年的新赛项,竞赛内容以真实企业软件系统项目为载体,设置系统需求分析、软件系统开发和系统部署测试三个竞赛模块,不仅注重参赛者的技术提升,而且更加关注企业生产实践以及业务逻辑本身。
尽管这是一个全新的竞赛项目,但张明对其有着清晰独到的理解。身兼指导教师之职的张明,同时也是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负责人。他深知,这种考验学生企业实际生产实践和业务操作水平的竞赛,与软件学院近三年来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有极高的契合度。
“近年来,学院建成企业化运行的高新成职融创产教园,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到最实用的技能。并优化‘软件+’园区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三层次集群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形成了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软件学院双高推进办李爱民介绍说。
然而,尽管心中有数,但也不能大意疏忽。在与全国各高职优秀团队的比拼中,张明告诫同学们不可轻敌。集训期间,他熬夜定制方案,并保证手机24小时待机,随时准备着同学们“搞不定”的问题。他说,“带队出征,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们都不容易,他们本来都很优秀,一定要让他们觉得此行值得!”
听到张明这样说,李爱民感慨道:“他就是这样一种不屈不挠的性子!”作为软件学院双高推进办项目管理负责人,这几年来,李爱民几乎见证并参与了学院的每一项重要发展成果。就在今年六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这一成就标志着学校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走向了更高的水平。
在2019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荣幸地被选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对此,学校党委给予了高度重视,全面统筹创新团队的建设,并将其与学校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及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该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包括43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和306项省级标志性成果。此外,团队还为成都市成功培养了35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推动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发展。省市领导对园区的办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经验成果被广泛推广、辐射效应明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认可。
创新团队通过外引内育,名师引领,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多层次、立体化校企混编团队,以团队整体发展需求和教师个人成长需求为导向,构建“三阶五能N载体”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形成“培训-研究-实践”的能力提升路径,建成两个一流的团队协作共同体,开发了模块化课程资源、新形态教材,创新了“三段四维”项目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软件+”园区化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我们3年的努力成果,我们所有团队成员们都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在肩,还需再接再厉。”李爱民坦言,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的建立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核心保障,有了国家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保障,人才培养才能跟得上,也为专业建设迈入发展快车道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内推动其他教学创新团队的高质量建设,对外不断为我国职业教育贡献成职力量。
“为建立双师型团队培养机制,软件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经验。鼓励教师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和技术应用;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学科研讨,确保教师们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促进教师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张明介绍说。
双高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软硬件都要及时跟上。现在,学院软件大楼已经成了在校师生眼中最智能化、最具科技感的一栋大楼。目前,学院软件大楼配置“人工智能工程中心”、“华为ICT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华为云全球服务中心”等场地。
李爱民介绍说,目前,学校与成都市高新区政府共建集人才培养、项目研发、技术服务、企业生产和学生创业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成职融创产教园,园区内入驻企业80余家,园区化办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方面,软件学院建立三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专业群服务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能力。
课程建设成果突出,李爱民说到,最近由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四国专家共同进行开发的金砖国家“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未来技能课程开发和国际团体标准作为成果设计,已被写入2023年度的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方面负责的组长之一。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为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就业实习基地项目”成功入选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
该项目将借助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平台,依托学院多年的产教融合成效,联合讯方公司发挥其多年的产教融合经验,在软件技术专业群相关专业开展紧密合作,对实用型紧缺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就业实习基地,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看着一项项成果、喜讯传来,张明和李爱民常常欣喜万分。扎根职业教育二十余载,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情怀。寒来暑往、岁月流逝,软件学院以张明、李爱民为代表的全体职教人们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投入到他们为之奉献终身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绽放人生光彩。
目前,软件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各项成果都趋于完善,也为其他专业群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李爱民说:“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群建设机制,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撑,为中国特色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