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唐勇
教育需要付出,更需要奉献
唐勇,中共党员,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党总支委员,副校长,思政教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四川省优秀指导教师,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他扎根职业中学26年,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用爱心帮后进生跨越习惯的障碍,用耐心与匠心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过程的艰巨性,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没有埋怨,没有偏见,只有持之以恒:他深入钻研教材,大纲参考书,了解任课班级学生情况,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上课方式和考试方法,强化活动教学,用激情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次作业,辅导好每一位学生……注重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的统一,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班级的满意度为100%,在成都市政治调考中合格率98.8%,平均分87.9分,名列第一。
教育需要付出,更需要奉献。作为德育干部,他热爱工作,遇到困难总是主动承担。学校实行全员住校,困难面前,他冲锋在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保障学生安全,关心学生成长。管理中,他秉持“好瓷胜玉”的育人理念,构建“三自一主体”的德育模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生涯规划,在活动中增强自信,构筑校家社企四位一体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川省蒲江县职业中学 张宇
名师引领,科研绽放
张宇,四川省蒲江县职业中学教师。蒲江县张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荣获“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张宇老师身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始终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领学校教师团队在教育科研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坚实基础,持续探索蒲江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在教育科研领域,张宇老师积极投身各类课题研究。他紧密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全力以赴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曾参与1项国家课题、1项国家子课题、2项省级教改项目以及1项市级规划课题。此外,张宇老师成功申报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并且由他主持的研究课题成果荣获市级一等奖。与此同时,张宇老师还引领工作室成员一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他们通过研讨、交流与合作,充分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进而提升整体科研水平。为了拓宽教育科研的视野,张宇老师踊跃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活动,与同行专家交流经验,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后,他将所学所悟带回学校,分享给同事们,有力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持续向前迈进。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郭文博
坚守初心,匠心筑梦
郭文博,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物联网专业课教师。
郭文博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曾先后获得青白江区骨干教师、青白江区优秀评委、青白江区优秀指导教师、成都市优秀指导教师、四川省优秀指导教师、四川省优秀物联网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先后获得青白江区二等奖两次、成都市三等奖两次、四川省二等奖一次。
从教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类在线资源,获取最新的教育资讯和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训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拓宽教育的视野和边界。
作为计算机、物联网教研组组长,带领老师们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提高业务能力,认真组织教研,不断践行与完善实训课教学方式,通过“优秀教师互相引领,组长带动,组内互学互比”等方式,让高考科目教学成绩得到极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改善,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她始终坚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职业技术学校 顾玮
用爱传递知识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顾玮,她荣获多项荣誉,包括成都市德育先进个人、成都市双师型教师、成都市优秀指导老师、郫都区“百佳”教师、郫都区优秀班主任以及郫都区先进科研个人等。
顾玮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坚守信念。她坚决支持党的教育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她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将德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她都致力于传播高尚的师德,用爱心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
在工作中,顾玮恪守职责。她主要负责旅游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确保每项任务都得到妥善处理。在教学中,她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她将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类竞赛、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并提供市级优质示范课,屡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顾玮对学生充满爱心,重视德育教育。她遵循“态度优先,能力次之”的班级管理原则,以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并用制度引导班级发展。她善于运用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并通过乐趣来培养这种凝聚力。她还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平凡的乡村职业教育岗位上,顾玮努力用心地书写她的教育人生。虽然她的工作可能不为外界所知,但她始终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职业教育教师的风采。
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 黄园
卓越引领,启迪未来
黄园,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的一位电子专业教师,拥有17年的教学经验和15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他荣获四川省教师教育能力比赛一等奖、成都市教师个人技能竞赛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指导教师以及成都市双师型教师等多项荣誉。黄老师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致力于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得更远。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多次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培养出了成都工匠——高杰。在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开学典礼上,高杰分享道:“黄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专业技术知识,更是我人生的引路人。”他比喻人生如同正弦交流电,有波峰也有波谷,只要找准方向,不断前进,就能达到最大值。
在过去的17年里,黄老师致力于职业教育,以爱心守护,承担责任。他以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耐心,守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他将班级视为自己的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用爱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责任托起学生的梦想。无数个夜晚,他默默陪伴在学生身边,共同奋战职教高考。在他的带领下,24年来所带班级在职教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班上31名同学全部参加职教高考,其中25人达到本科线,更有3人被重点本科学校录取。
成都职业技术学校 李让秀
用心聆听,静待花开
李让秀,成都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成华区优秀教师、成华区技能学科带头人、国家级中级沙盘游戏治疗师、高级秘书执业资格、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B级辅导员。曾荣获成都市教育局中职语文赛课一等奖,论文获奖或发表20余篇,主编出版书籍三本,教育科研获奖20余次,2022年荣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李老师一直坚信“用心聆听,花开有声”,用爱和责任,用心陪伴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小强是李让秀班上的班长,处理问题、行动力、号召力都非常强,但却容易情绪化,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就一落千丈,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只要有人一招惹他,瞬间就炸,暴风骤雨,一发不可收拾。李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他管理情绪。好几次找他谈话,很策略地指出,只要能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情绪,就是很了不起的人了。慢慢地,小强学会了遇事控制情绪。高三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大专,毕业后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担任过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后又自主创业开办起自己的公司。多年后,李让秀老师要参加一个成都市的教学比赛,需要找那一届班级的照片,可班级相册全部都有小强设置的密码,李老师问小强密码是什么,他回答说:“密码就是您的名字。”最幸福的老师也莫过于此了。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 谢海
扎根一线潜心育人 凝聚青春奋进力量
谢海,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党总支委员、校团委书记。扎根职教9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潜心治学、悉心育人。曾获“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标兵”“金堂县党员教育本土讲师”“金堂县青年传播人才”“金堂县优秀共青团干部”“金堂县优秀文化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荣获市级奖项。
他是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他积极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动漫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红色”中得到洗礼。他致力于党团一体化实践研究,聚力打造“红”字号学生精品社团,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他是爱心育人的最美守护者。他以爱心关怀弱势,用诚心转化难题,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寒冬酷暑,他无数次翻山越岭走进学生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先后将30余名学生送入军营。
他是建班育人的辛勤耕耘者。他总是放低姿态融入学生“圈子”,不断地捕捉学生的成长点。他推动班级自主管理,创立“跟-扶-导-放”自治模式,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他创设班级五育活动体系,引导学生绽放天性。他关注家校共育,盘活家长资源,为学生社会化发展奠基。
初心熠熠润桃李,使命昭昭育星光。谢海说,未来,他将继续在职业教育的桃园里默默耕耘,孜孜不倦做职业教育的点灯人,以熹微之光,点燃璀璨星河。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 王建彬
两次进藏支教 高原绽放芳华
王建彬,2024年蓉城园丁—支教教师。从平原到高原,从甘孜到阿坝,带着教育的大爱精神,他先后两次赴藏区工作。面对气候不适、作息不适、饮食不适……他从未想过后退,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生活,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困难去家访,关注每个孩子的家庭和成长困境,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在四年的支教工作中,他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热爱,把心血倾注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成为孩子们最信任的好老师,好朋友。
在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路上,他甘为基石,默默奉献,用行动和付出浇灌着高原的格桑花。他常说: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不为名利,只想尽绵薄之力为乡村地区教育贡献一些力量。